西安重阳宫——道教全真祖庭
收藏本站
在线咨询
 工作时间
周一至周五 :8:30-17:00
周六至周日 :8:00-17:30
 联系方式
陈道长:029—84906200

陕西西安户县重阳宫碑林

 二维码

很久以来,祖庵民间留传着重阳宫七十二个蛟龙碑。为啥这些碑石到处有,是因为碑石会走,当驮碑子的神龟眼红了,就会驮着碑子走。其实,兴盛时期的重阳宫范围很大,加之周围属重阳宫管辖的宫、观的石碑,更显其分布范围之大。


根据重阳宫“石碑分布示意图”,原所立碑石均有一定的位置。到建国初,重阳宫碑石散置于近十里范围内的田间、坟头、宫观遗址,遭风雨浸蚀与人为破坏,面临灭失的境遇。引起了宗教界与政府的关注与重视,1956年,“祖庵石刻”列为陕西省名胜古迹重点保护单位;1962年,经杨自修副县长奔走呼吁,省政府拨专款,集中碑石,立于原玉皇殿旧址;1973年建碑房11间,建成重阳宫碑林。1986年11月,迁移位于马村的清阳宫、元马店、“仙蜕园”、祖庵镇等地的石刻17件,集中重阳宫保护;这些碑石具有元代石碑,形体高大,气势雄伟,龙首龟座,形象逼真的特点。


碑厅现保存石碑31通,若按民间留传的“七十二通蛟龙碑”,尚有差数,推想可能是已被损毁或尚未发现。像这样大量集中保存元代碑石文字在国内实属罕见,如重阳宫居士赵孟谦先生所言,重阳宫碑林有“四个唯一”:元代皇帝亲敕圣旨碑8通,全国唯一;道教“全真”的发祥地,作为“天下祖庭”,全国唯一;元代名士撰文、书丹保存之多,全国唯一;蒙古八思巴文与汉文对照合刻的圣旨碑4通,为全国唯一。


祖庵重阳宫碑林,现共保存碑石近40通(件)(其中碑厅耸立巨碑31通),共刻文33篇,诗词6组(首),画像二幅、题字两帖、图一面。其中著名的有王重阳及七真画像碑,王重阳手书《无梦令》词碑,元书法家赵孟頫书丹的《大元敕藏御服之碑》和《皇元孙真人道行碑》、蒙汉文合壁的元五代皇帝圣旨碑、明正一教天师张与村题额“天下祖庭”碑及唐吴道子《钟馗戏鬼图》画碑。这些碑石文墨多出自名家之手。其撰书者声名显赫,在《二十五史》中有传的竟达17人之多,因之具有多方面的学术与文化价值。


史料价值:

碑林中的《十方重阳万寿宫记》、《全真教祖碑》、《重阳祖师仙迹记》、《重阳成道宫记》相当系统全面的记载了全真教和其祖庭重阳宫的创立发展、起落历史及祖师王重阳的身世与生平事迹。还有13位高道的道行碑,不仅记载了其各自的道行与全真教在元朝所居的地位,也记录了不少重要史料,可以正史与补史。


书法价值:

首推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所书的《大元敕藏御服之碑》和《孙真人道行碑》。《大元敕藏御服之碑》为奎章阁大学士、中书平章政事赵世延撰文;赵孟頫书丹,翰林学士、秦国公李孟篆额;且此碑石拍之鸣声,谓曰“响石”,故人称“三绝碑”。赵孟頫《元史》本传称其:“书画绝伦……篆、分、隶、真、行、草书。无不冠绝古今,遂以书名天下。”此二碑均为承旨中年以后所书,其书法已达到炉火纯青,出神入化的地步。《碑贴叙录》在评《孙真人道行碑》书法云:“笔法圆腴,略似学虞世南,比他书尤为工整”。次则为溥光书的《敕赐大重阳万寿宫》碑,字大如斗,为榜书,笔法苍劲,神足韵胜,溥光为元僧,俗姓李、号雪庵,特封昭文馆大学士,是元代唯一可与赵孟頫相媲美的大书法家。明陶宗仪《书史会要》言:“溥光为诗冲淡粹美,善真、行、草书,尤工大字。国朝禁匾,皆其所书。”再次为斡冲书丹的《披云宋真人道行碑》,《陕西金石志》在斯碑按语中云:“书法模仿右军圣教序、颇圆熟可喜、元之嘉刻也。”另外《宸命王文碑》的汉字译文,《陕西金石志》评该碑书法云:“译字遒劲秀逸,以此为最,饶有山谷笔意。”《重阳仙迹记》书丹者姚燧,善文能书,明《石墨镌华》称该碑:“书全法颜平原,但波拂钩磔稍不及,因以知胜国时不乏能书者也。”李道谦书的《全真教祖碑》,明王世贞称该碑书法“精劲有法”。还有商挺用隶书题额的《玄门掌教诚明真人道行之碑》亦是书法的佳作。


文学价值:

祖庵碑林碑文的撰写者,多是以文章名重其时的翰林官员,因之有一定的文学价值。《圆明真人高公碑铭》为翰林学士姚燧承旨所撰,《元史》称燧:“为世名儒,为文闳肆该洽,豪而不宕,刚而不厉,春容盛大,有西汉风,宋末弊习,为之一变。盖自延以前,文章大匠,莫能先之……”。《宋真人道行碑》为翰林院直学士王利用(字国宾)所撰,《元史》云“方今文章政事兼备者国宾也”。《洞真于真人道行碑》为名士杨奂所撰。《阳述古编》云:“文杨紫阳(杨奂世称紫阳先生)先后所撰……紫阳先生为金、元时一大作手”。《诚明真人道行碑》为翰林直学士王磐所撰,《元史》云:“文辞宏放浩无涯。”《天乐真人李公道行碑》为集贤学士宋渤所撰,《元史》称其“有才名”。《全真教祖碑》为密国公金源所撰,遗山云:“密国公,百年以来,宗室中第一派人物也……文笔亦委曲能道所欲言。”诏书与圣旨碑中《成吉思汗皇帝赐神仙手诏》也是文采飞扬,据说出自元朝中书令耶律楚材之手。《重阳仙迹记碑》为翰林院修撰刘祖谦所撰。《王真人开涝水记碑》为翰林院直学士薛有谅所撰,其文章均为世人所重。


文字语言价值:

碑林内存五通元代蒙汉文对照圣旨碑,其中一通为蒙古回鹘(畏兀)文字,四通为蒙古八思巴文字。四通八思巴蒙古文圣旨碑,是元世祖忽必烈令大喇嘛八思巴据藏文字母制造的新体蒙古字、形仿汉字方体,自上而下直写,于至元六年(1269)颁行,是元朝的法定文字。《中国大百科全书》云:“现存八思巴蒙古字碑已发现者约有20余通……内容均为保护佛寺道观产业及减免僧道赋税差发诸事,是研究元代宗教史及寺观经济的重要资料。已刊布的碑石颁于陕西周至(重阳宫原隶属周至)、韩城、甘肃泾川、山西太原……各地的八思巴字碑文纪录了许多元代文献译名的还原及演变,尤具重要价值。对于古蒙古语言的研究也是珍贵的第一手资料。”祖庵碑林这5通碑石的汉字碑文均被收入蔡美彪所编的《元代白话碑集录》(科学出版社,1955年2月)一书。20世纪初法国汉学家E·E·沙畹也曾收集中国一些地区的元代白话碑文并予发表。


       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重阳宫蒙汉文对照碑石   等等斋/拍摄


气功养生价值:

全真教与以往道教不同之处。在于不尚符篆,不事烧炼;提倡全神炼气。因之碑文中记载了不少有关炼气养生的内容。这些方法虽不能使人长生不老,但对养生延年有一定作用,因之受到当代气功界的重视。《马宗师道行碑》关于修道的方法云:“夫道以无心为体,忘言为用,柔弱为本,清静为基,节饮食,绝思虑,静坐以调息,安寝以养气。心不驰则性定,形不劳则精全,神不扰则丹结,然后灭情于虚,宁神于极,不出户庭而妙道得矣。”王重阳《无梦令》碑关于长生之道云:“大道长生门户,几个惺惺觉悟。铅汞紧收藏,方始澄神绝虑。心慕心慕,便趋蓬莱仙路。”《全真开教秘语之碑》关于炼功的方法云:“莫奖樽酒恋浮器,每向廛中作系腰,龙虎动时抛雪浪,水声澄处碧尘消。自从有悟途中色,述意蹉跎不计聊,有朝九转神丹就,同奔蓬岛去一遭。”

《全真开教秘语之碑》  新浪网友猫耳山/拍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