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山东半岛全真七子碑刻、摩崖石刻寻真 常大群 二维码
作者:常大群 来源:中国道教2007年第01期 全真道的发源地在陕西,但她的兴盛和发展却是在山东。王重阳悟道后,从陕西刘蒋村来到山东半岛,收马丹阳、谭长真、刘长生、丘长春、王玉阳、郝大通、孙不二为徒。王重阳带全真七子在山东半岛传道、修炼,先后建立三教七宝会、三教金莲会、三教三光会、三教玉华会、三教平等会等群众性修炼团体,这在道教内丹修炼史上是一次创举,产生了巨大的影响。他们的足迹遍布山东半岛。现存著名的遗迹有:范园、昆仑山烟霞洞、圣经山、栖霞太虚宫、武官灵虚观、圣水玉虚观、大基山道士谷、铁槎山云光洞、崂山太清宫、崂山上清宫、崂山华楼宫等宫观胜迹。在这些地方尚存有大量与全真七子有关的珍贵碑刻和摩崖石刻。如王重阳《赠马钰先生》、《赠丹阳》、《授丹阳二十四诀》,《马丹阳语录》、马丹阳的《归山操》,丘长春《登道士谷山》、《七绝诗》、《上清宫》、《青玉案》的部分内容,还有丘长春不载典籍的诗作,以及《道德经》、《元太祖征丘处机诏书石刻》、《太祖圣谕》、《重修玉清宫神阁记》、《重修增福延寿宫》等。 范园,位于现在山东省烟台牟平市市区西南,为当年马丹阳好友州学正范怿的家。北边不远处即是马家,马、范为当时宁海州豪门显族,并为世家,两家独成两街。大定七年(1167)七月十八日在范怿侄范明叔家怡老亭,马丹阳、范明叔与战法师饮酒时遇王重阳,一句“终南不远三千里,特来扶醉人”,与马丹阳结识,拉开了王重阳在胶东半岛传教的序幕。范明叔怡老亭当离范园不远。 范园东边是一个四合院,西边是花园,现为杨子荣纪念馆与纪念陈列室。东院北房西屋门边尚有马丹阳《归山操》碑刻一处,字迹尚可辨认,但已残缺。碑中有“僧竺律师、殿试范寿卿相会于郡城之北三教堂,因焚香宴坐命道士王大师鼓琴……乡人云集,由此作琴操《归山操》,盖钰有归真之意也。丹阳马钰。此无为兮无不为,能无知兮无不知……为此道兮谁复知”等字样。据《牟平县志》载,此碑立在城南范园。另外还有一块《归山操》石碑,由范怿跋,其子范景仁书,立在马家,刻于大定甲辰中元日,即金大定二十四年(1184)七月十五日。 昆仑山在今山东省烟台牟平市与威海文登市交界处。烟霞洞、神清观在牟平境内,圣经山则在文登市一侧。 大定八年(1168),王重阳带马丹阳、谭长真来到昆仑山,开凿烟霞洞修炼。后丘长春、郝大通也来到烟霞洞。据《全真教祖碑》载,王重阳率弟子集中在此修炼是从大定八年三月到八月,共5个月,后迁往文登姜氏庵,又至宁海、福山等地。金贞祐二年(1214)丘长春年67,曾重游烟霞洞,这时全真道已经达到鼎盛时期。 烟霞洞处于两山之间的半山腰上,从山下徒步上行三十多分钟即到,山路曲曲折折,蜿蜒而上。在烟霞洞的下方1公里处曾有神清观一座,为金贞祐元年(1213)东牟彭城创建。①现已成废墟,只存石基柱、圣旨碑若干。如清光绪七年《重修烟霞洞、七真庙及五真人洞碑》。 圣经山在昆仑山山脉上,位于烟霞洞南大约十几公里处。山顶巨石一块,上刻《道德经》全文,据说为王重阳与全真七子所刻,虽经风化,但大部分字迹尚能看清。 太虚观,又名滨都宫,位于今山东省烟台栖霞市区北边,为丘长春所建,原建筑全部被毁。金明昌二年(1191)丘长春自终南山东归栖霞老家,大建宫观。此时他和王玉阳已被金世宗召见,得到金廷承认和支持。章宗赐额“太虚”,以太虚观命名。“气象雄伟,为东方道林之冠。”②元好问曾记丘长春之言,说东方三大宫观中滨都宫名列第二:“在所道院,武官为之冠,滨都次之,圣水又次之。”③章宗泰和年间,元妃赠送道经一藏,藏于太虚观。丘长春在此广泛结交达官贵人,与定海军节度使刘师鲁、郑应中等名臣为友。贞祐二年(1214)山东半岛杨安儿、李全、刘二祖等起义反金,在镇压未果的情况下,驸马都尉仆散公请丘长春出面,不废一兵一卒,安抚了地方之乱。太虚观是丘长春东归山东后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,近三十年,其间除与达官贵人打交道外,他主要的活动是修炼和传教,先后有尹志平、夏志诚、宋德方、于志可等投其门下。随他西行的十八人基本上是这个期间从他问道的。 原有成吉思汗致聘诏书石刻,嵌在滨都宫后壁东偏。1958年修庵里水库,拆除滨都宫时此石刻被拆下,藏于栖霞县文物管理所。据中共栖霞县委宣传部编的《长春真人丘处机》一书中李元章写的《元太祖征丘处机诏书石刻》所记,石刻为青花冈岩石凿制磨平,呈长方形,高48厘米,宽79厘米,厚6厘米,阴刻26行,满行18字,计436字,为竖写颜体楷书,字迹清晰遒劲。保存完好。石刻内容记载1219年五月初一,元太祖下诏书聘请丘长春到西域的情况,对研究元代历史和丘长春生平等,都具有重要历史价值。其内容与《道家金石略》中的《重阳宫圣旨碑》和元陶宗仪《辍耕录》卷10所载基本相同,只是个别文字有出入。 武官灵虚观创建于金大定二十二年(1182)。它坐落在山东省烟台莱州市北武官庄东北,依山而建。金承安三年(1198),章宗接见刘长生先赐修真宫,又赐灵虚观之名。刘长生遂大兴土木,兴建宫观,传道授徒,并注《道德经》、《清静经》、《黄庭经》。泰和三年(1203),刘长生升仙于此,葬于观内。据说灵虚观规模宏大,山前全是殿宇,现在已不存一砖一瓦。据今武官人讲,抗日战争期间尚存有一个大殿,并有一个道士看护。因此殿建于高地上,村内人惧怕日本人在此建岗楼而拆毁大殿,把殿内石雕等物埋藏地下。文化大革命中有大批历代石碑被毁,许多被当作武官小学的房屋基石。在房屋地基露出地面的部分能看到“祖师重阳在,凤仙挂金灯”等字样。这些石碑急需保护。 丘长春所言东方三大道教宫观之一的圣水玉虚观,坐落于今山东省威海荣成市北崖西镇。现存玉清宫、玉阳打坐石屋、玉阳手植银杏树等。石碑一座,为明嘉靖四十五年(1566)六月《重修玉清宫神阁记》碑。1993年重修圣水观大殿时,从地下挖出,有些字迹已经模糊不清。金章宗泰和七年(1207),王玉阳来此居住,元妃送道经一藏,藏于观中。大安元年(1209)离开此地,居北京(今内蒙古赤峰市南)华阳观。居圣水观期间,他已受到金世宗、章宗的接见,名振全国。《七真年谱》载,王玉阳升仙于此。 道士谷位于今山东省烟台莱州市中部大基山内,据《甘水仙源录》卷3载,金兴定二年(1218),丘长春住大基山道士谷的昊天观(一说昊天观在道士谷南),收李志常为徒。金兴定三年(1219),丘长春在此接到南宋宁宗和蒙古成吉思汗的邀请,他表现出了极高的智慧和把握时机的能力,拒绝了南宋和此前金宣宗的恳请,答应成吉思汗,决定亲赴雪山。第二年,不顾73岁高龄,从昊天观出发西行,从而一举开创了全真道发展的新局面。 在道士谷先天观遗址上方十几米处,有丘长春《登道士谷山》诗摩崖石刻一处,上有“泰和丁卯中秋”字样,说明这首诗刻于泰和七年(1207)。诗为: 淡荡春风暖,暄和晓日迟。 寒衣登诘屈,绝顶玩幽奇。 北海洪涛阔,南山大泽危。 东风青鸟下,西岭白云垂。 眼界空极,烟光缥渺随。 精神何利落,道德自扶持。 仿佛丹霄外,参差碧汉涯。 那烦采芝术,直赴上仙期。④ 但于今山东省威海荣成市南头黄海之滨的铁槎山,是七真王玉阳、郝大通修道处。现存云光洞、千真洞、增福延寿宫、元代碑刻等遗迹。这里有两块《重修增福延寿宫》碑,一块立于至元三年,一块立于至元七年。至元三年的碑由韩道和、韩德和、崔士为、刘海童等立。至元七年碑由本宫主持道士齐志坚、化主刘德顺、奉议大夫宁海州知州等共同修建。碑记:王玉阳“里通玄妙,外纳淳风”、苦志炼度,不避寒暑,独立于九鼎冰雪之中的刻苦修炼情况。
大定九年(1169),王玉阳告别师父王重阳与马、谭、丘、郝等人只身前往铁槎山,居云光洞修炼,9年而有成。其间“制炼形魂”,“九夏迎阳立,三冬抱雪眠”,志行艰苦。大定9年秋,王重阳带丘刘谭马西行后,郝大通也从昆仑山来到铁槎山,与王玉阳结伴修炼,后闻师父升仙,遂告别王玉阳,西行寻找丘刘谭马。王玉阳在云光洞九年,成就内丹,之后云游齐鲁,大行道术,赢得民间大批民众入道,享有极高声誉,继而被金世宗召见,是全真道第一位被皇帝召见的道教领袖。在师父和六位师兄相继离开山东西行后,他孤身一人赢得齐鲁民众,并被皇帝召见,为全真道最终走向全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 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的崂山,是著名的道教丛林之一,这里有白龙洞、太清宫、上清宫、华楼宫、明霞洞等全真七子碑刻遗迹。 白龙洞位于崂山仰口的太平宫以北二三里处,这里山色险峻奇秀,洞前的溪水直通大海,洞口的东南方就是仰口湾。洞的上方是一块天然大石,上面镌刻丘长春的七绝诗20首,末属“泰和戊辰三月栖岩洞主紫悟真刊石野人王志心、刘志宽”。泰和戊辰,即金章宗泰和八年(1208)。这是丘长春第一次来崂山时所作。《磻溪集》卷2载,他自述在昌阳醮罢东行王城永真观,受道众之邀南游崂山。当时崂山叫“牢山”,他为之改名“鳌山”。诗中有“牢山本即是鳌山,大海中心不可攀”、“初观山色有无时,十日迁延尚未之”的诗句。这一次他还向南到了太清宫和上清宫等地。 太清宫位于崂山的东南部,坐落在宝珠山下,宝珠山的7座山峰从东、北、西三面环抱着它,南面面海,是太清湾,属全真随山派祖庭,金大安元年(1209)丘长春62岁两游崂山,留下《太清宫》诗十首,刻于太清宫三皇殿后的巨石上,距地高约2米,字迹清晰可见,刻于“庚寅年十一月”,即金哀帝正大七年(1230),为丘长春逝于燕京长春宫(即今白云观)的第四年。
这里除丘长春石刻遗迹外,极为珍贵的刻石还有元太祖成吉思汗颁丘长春的圣谕,为两方刻石,嵌于太清宫三皇殿的东西两壁上。十年动乱期间,因有人在石上用红油漆各书“万岁”于其上,而幸免被毁的厄运。 其西石刻为: 宣差阿里鲜面奉成吉思皇帝圣旨。邱神仙奏知来底公事是也,煞好,我前时已有圣旨文字与你来,教你天下应有底出家善人都管着者,好底歹底,邱神仙你就便理会,只你识者。奉到如此。癸未年九月二十四日。 西域化胡归顺,回至燕京,皇帝感劳,即赐金虎符牌曰:真人到处如朕亲临,邱神仙至汉地,凡朕所有之城池,其欲居者居之,掌管天下道门事务,以听神仙处置,他人勿得干预,宫观差役尽行益蠲免,所在官司常切卫护。天乐道人李道谦书。 上清宫位于太清宫的西北方向,从太清宫翻过宝珠山即到,是宋太祖为崂山道士华盖真人刘若拙所建,元大德初年李志明重修,为全真华山派宫观。大殿东面有一块巨石,上刻丘长春《青玉案》词一首,此词不见于《磻溪集》,应是编辑时遗漏,现录于此: 乘舟共约烟霞侣,策杖寻高步,直上孤峰尖险处,长吟法事,浩歌幽韵,响遏行云住。 凭高目断周四顾,万壑千岩下无数。匝地洪涛吞岛屿,三山不见,九霄凝望,似入钧天去。 词前有序:“长春真人于大安己巳自胶西醮事完后,与道众东游鳌山,道多雅士,命黄冠士奏空洞步虚毕,乃作词一首,名曰青玉案。”下属“大安己巳”,旁边又刻“又作十首刻在别石”。 宫的右后方有一块叫“混元石”的圆丘形巨石,上面镌刻丘长春《上清宫》诗一首,与《磻溪集》卷2所记十首诗内容相同而顺序不同。 华楼宫在崂山西北的华楼山上,为元泰定年间刘志坚所建。在华楼宫附近,刘志坚遍刻王重阳、马丹阳、丘长春的诗句。在华楼宫的东北岩石上,有王重阳的《赠马钰先生》诗:“一别终南水竹村,家无儿女亦无孙。三千里外寻知友,引入长生不死门。”在这首诗的后面刻着“刘师父、丘师父游上清宫来看崂山道诗句”的字样,可以说明刘长生、丘长春除去过上清宫外,还曾来此地游赏、讲道。这里的刻石还有载于《重阳分梨十化集》卷上的王重阳的《赠丹阳》和马钰的《丹阳继韵》。《赠丹阳》为:背上葫芦酒满沽,无中却有有中无。清光滑辣般般识,月里琼林永不枯。 此处刻石未见典籍记载的有丘长春的一首诗,没有题目,现录于此: 今日群仙游上清,饥生 阳火炼阴精。食饱伤心气不冲,指(止)念神清为日用。夜间少睡自自清,住行坐卧常禁口,呼气调神透杳清,甘津玉池舌根涌,到此方知体得真。修行何处用功夫,马速猿颠需并除,牢擒牢捉生五彩,暂停住免三途。倘然自在神丹漏,略放从容玉髓骷(枯)。酒色气财心不留,德玄德妙恰如无。 后书“云岩子上石,大德四年正月”。 在碧落岩有马丹阳的《归山操》,丘长春的词《双双燕》,为“辛卯年十一月上石”,辛卯年是至元二十八年。据青岛史志办公室1989年5月编的《崂山志丛》第二辑中王集钦的《邱长春崂山摩崖刻石遗迹初探》记载,在碧落岩还有丘长春的诗词两首,因为在《归山操》前面的刻石模糊不清,这两首诗词可能是刻在前面的部分,这两首诗词不见于丘长春的《磻溪集》和其他文献。其一为:手掘指追前世,低头省悟今生,今生要不做修行,犹欲轮回。你争如真常要妙,顿开暮骨分明,便舒宝剑杀三蓬,諕的龟蛇火炳。后书大德二年十二月云岩子上石。其二为:法性煌煌满太虚,微尘了了复何如。上通碧落三辰外,下出黄泉九地余。大劫任从沧海变,高望唯有白云居。也知日出言辞怪,莫道风狂类接舆。后书王道坚上石。 在宫后的刻石上有马丹阳的语录:“全真者住市灵明不昧性,如秋月,志似钢刀,终始如一也……一念不起为之清,灵台无物为之净。”其中又有《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》中的王重阳答马丹阳的提问“太上七返”的内容。 此外,在黄石宫有丘长春的《青天歌》石刻,其他还见于明霞洞、神清宫、鹤山等。
注: ①丘长春《神清观十六绝序》,《全元文》卷2。 ②《甘水仙源录》卷2,《道藏》第19册,第734页。 ③《清真观记》,《金文最》卷34。 ④《磻溪集》卷3,《道藏》第25册,第826页。 (作者单位:厦门大学宗教学研究所、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)
文章分类:
全真祖师
|